话说醒言为了能吹奏出云中君所赠那本曲谱『水龙吟』﹐把主意打到那自己也无从控制的“太华道力”上﹐颇似有些病急乱投医。不过﹐其实这也是有苦衷的。因为﹐若按寻常方法﹐这『水龙吟』实在是无法吹奏﹐书中不少谱调已经超出人耳所及的范围。
为了了解这一点﹐需要大致介绍一下古乐理。古时乐律总共包含十二律吕﹐而音阶则分为五音二变。十二律吕包括有黄钟﹑大吕﹑太簇﹑夹钟﹑姑洗﹑中吕﹑蕤宾﹑林钟﹑夷则﹑南吕﹑无射﹑应钟﹔音阶则分为宫﹑商﹑角﹑变征﹑征﹑羽﹑变宫。它们都是逐渐升高。
若以十二律吕中的某一调儿作为音阶中的宫音﹐依次类推﹐则总共可以衍生出八十四个曲调。只是﹐这八十四个调儿对於人类而言﹐大部分早已超出耳力所能感知的范围﹐因此这些谱调并无实际意义──
要命的是﹐那位云中君老头儿送给醒言的这本曲谱里﹐却偏偏多用这类音调﹗这要是换了一位浸淫乐理多年的学究﹐见了这样的荒唐谱儿﹐说不定便会被气得吐血﹗
但不知怎的﹐少年醒言对那赠书的老头儿﹐油然有股信服感﹐总觉得这赠书之事不像是在戏弄於他。
於是﹐醒言便要在这个月白风清的马蹄山上﹐试一试自己“修炼”的那太华道力﹐能不能助自己一臂之力──
只是﹐这次似乎并没有啥好运出现﹐还是遇到了那预料之中的瓶颈﹕那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流水样力量﹐任醒言是千呼万唤﹐却总是萍踪难觅﹐一如既往的呼之不至﹑唤之不来﹗
醒言又凝神苦想了一会儿﹐却还是不得要领。
瞎折腾了一阵﹐聪敏的少年停止了所有无谓的召唤﹐开始静下心来回想自己几次明显出现这太华道力的情景。第一次﹐夏夜无聊﹐观望山野上空纯净的星空……第二次﹐青天烟水之湄﹐痴看居盈那仙苗灵蕊般的玉貌仙姿……第三次﹐祝家花厅中﹐瞑目等待着那势如奔雷的榆木凳妖对自己的闪电一击……
想着想着﹐又念及这“太华道力”的称谓﹐於是那《炼神化虚》篇中的断章残片﹐又像走马灯般在少年脑海中闪动不已﹕
“炼神一道﹐唯无为而已。”
“无心无为者﹐痴愚也﹔无心有为者﹐自然也﹔有心有为者﹐尘俗也﹔”
“有心无为者﹐天人也”
“无为炼神﹐天人之道也”
…………
“也许﹐我懂了。”
便似有一道灵光划过﹐困惑中的少年忽的淡然一笑﹐心中似有所动──
少年的神色忽然放松了下来﹐手足也随意的舒展开来──
这人﹐与这山﹑这水﹑这草﹑这木﹑这云﹑这月﹐与这天地间一切的一切﹐自这一瞬间开始﹐便似乎融为了一体﹕
莫问这人从何处来﹐莫问这人又要向何处去﹔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﹐在这浩瀚宏阔的宇宙之内﹐他原本便应这样﹐於是便这样了──
若问﹕这人﹐与这山﹑这水﹑这草﹑这木﹑这云﹑这月﹐与这所有一切的一切﹐为何就应该这样﹖
曰﹕天道有常。我自然。
於是﹐那流水一般的太华道力﹐也便在少年张醒言的身体里﹐自然而然的出现了﹐便似它一直就在那儿。
没有特别的意识﹐醒言将那玉笛神雪﹐同样自然而然的﹐吹将起来。
自这一刻﹐这也许只有天和地﹑云和月﹑水和风﹑草和木﹐还有这少年才能听得见的乐曲﹐以这少年为中心﹐在这月华如水的夜空中﹐静静的﹑奔腾的﹐以这样矛盾而和谐的方式﹐向四面八方传播开去。
……晦暗幽深的丛林中﹐一位趁着夜色出来安放捕兽夹的猎户﹐正惊恐万分的看着自己面前那头蓄势欲扑的猛虎。正当他万念俱灰之际﹐却忽然发现眼前这只专心捕食的猛虎﹐竟似在这只有林叶唏哩的山林中听到什么声响﹐将它那威猛无俦的巨首﹐转向另一个方向去﹐注目凝视──然后﹐便丢下这嘴边的食物﹐向那个方向踱去……眼见猛虎那壮硕的身躯分开林木﹐迤逦消失在夜色之中﹐这位死里逃生的猎户﹐却仍然呆立在那里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……